厲害了!馬士基竟然還有這種操作

 行業動態     |      2019-12-04 21:40

從事國際貿易物流的你, 整天在煩些什么? 

到大老遠的堆場去提還柜?

國外的內陸運輸安排大費周章,郵件滿天飛還理不清? 

大節假日叫不到拖車?拖車費飆升?

放假日還在在狂接電話,狂發微信聯絡一大堆人安排進出口?

 

 

 

以上慘痛回憶,你經歷過幾個? 難道這些現象都只能無限循環? 其背后潛藏的原因有哪些?

      眾所周知,當發貨人與收貨人簽訂完貨物買賣合同之后,隨即開始制定貨物出運計劃。海運段的安排相對單純,但海運港口與工廠倉庫端的內陸運輸就有非常多類型的供應商,諸如資 產持有運輸商(車隊、報關行)、當地貨代、國際貨代等,不同的貨主根據其出運貨量與頻率以及服務要求,選擇的物流合作伙伴也不盡相同。但由于各類運輸服務商規模不一,服務品質良莠參差,運力也無法保障,明面上也許運費看起來很低廉,但其實其中隱含諸多隱形成本。

 

 

為了控制成本,并能及時做出應變,較大型的企業,往往都設立自己的物流部門,采用多家運輸服務商,自己承擔了最核心的協調者職責。然而,多個聯系窗口大大降低了供應鏈效率以及信息傳遞的精確性。一旦信息傳遞錯誤,就容易產生額外的費用甚至賠付,而供應商之間也會產生互相推諉責任的的問題。

 

 

而一般業務量較小的貨主,基于成本考慮,多半選擇中小型貨代。這類中小型貨代一般在當地有很高的操作靈活度。但此類中小型貨代的影響力一般停留在本土,如果有國際海運業務的話,只能依靠相對有限資源或通過WCA(世界貨運組織聯盟)等方式來尋找合作伙伴?;?/span>于這種局限性,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市場,貨主容易因市場信息不對稱或不周全而被迫花費各種冤枉錢。

 

 

 

相對而言,國際貨代的服務網絡比較廣泛,也具備全球化的服務能力,一般能夠為給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務。雖然國際貨代能夠提供相對較高的內陸運輸服務,但因為其本身是無船承運人的角色,在旺季遇到爆艙或缺箱等特殊情況時,國際貨代在海陸聯運服務上往往起到溝通協調作用,并不能完全解決貨主的問題,貨主還是得分神與船公司直接洽商。

 

 

新的解決之道 – 船公司直接提供內陸運輸服務

 

其實,內陸運輸的成本有一大部分取決于提還柜的地點,這些都是取決于船公司的規定。以拖車為例,遇到指定較偏遠的堆場提還柜時,拖車成本就會上升,車隊和貨代都無能為力。但如果同時委托船公司安排內陸運輸,放柜的地點就有了就近的選擇機會。這一點是船公司提供內陸運輸的絕對優勢。

 

 

 

但也并非所有的船公司都有足夠的能力提供可靠有效率的內陸運輸,選擇時還必須考慮下列條件:

 

 

 

1.全球規模夠大,各地擁有辦事處,可以因應當地的復雜性和多變性。

2.擁有強大的網絡資源。啟運港和目的港內陸服務體系完整,可以確保你的貨物能通過拖車、鐵路和駁船等多種運輸模式運往全球任意角落。

3.設有單一窗口機制,信息回復迅速,直接安排相關事宜,解決問題。

4.可以安排異地提還箱。

5.提供三角集運方案(進口拆空空柜免回堆場,直接就近給出口方使用)。

6.與集卡合作商有運力協議,旺季相較平時能夠提升一倍運力。

 

 

 

用上述標準檢視一下目前市場上的船公司,馬士基首先浮現腦海。論規模,馬士基在全球130 多個國家擁有辦事處。而從 2019 年轉型成為綜合物流承運商,依托其強大的海運網絡資源,延伸至內陸腹地,開始為客人提供一站式門到門服務。再加上不斷推出的電子化平臺和 APP,馬士基提供的便利性顯著高于其他船公司。

   選擇與船東直接合作內陸運輸,還有一些隱性的福利,例如就近提還箱和三角集運,免除集裝箱空趟里程,省運費是最直接的,而且降低箱子往返塞車的風險也代表降低因為耽誤而產生的晚進港、晚截 SI 等各項隱形費用。延伸來說,還可以減少道路擁堵,還響應國家環保政策,確實有諸多好處。

 

 

另外,今年的春節比往年來的要早一些,據了解,船公司為了推廣內陸運輸,積極展開布局搶攻明年一月的年前旺季商機,例如馬士基就推出了雙 12 拖車優惠方案,為鼓勵客戶提早預定內陸服務,讓利力度頗大,還承諾提供運力保證,估計會吸引許多貨主趁機一試。